期刊简介

               医学文摘检索刊物。主要收摘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及医学院学报上的儿科文献,以儿内科为主,收摘的期刊、学报达110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38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6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19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4-3865
  • 国内刊号:21-156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介绍

               医学文摘检索刊物。主要收摘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及医学院学报上的儿科文献,以儿内科为主,收摘的期刊、学报达110种。                

本刊栏目设置
中医药治疗Meta分析专栏、综述、读者·作者·编者、临床研究、小儿中药应用研究、中医应用研究、临床护理、调查研究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文章应论点明确,重点突出,资料确实,数据可靠,逻辑性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其他文稿在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一般在15条以上。

  2.稿件要写明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并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以及作者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3.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够反映文章的主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论文如属国家或军队、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请在首页下方注明本课题基金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凡省部级以上(含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各级科研课题论文,一经审查合格即优先发表,稿酬从优。

  4.论著类文章应按以下格式用中、英文书写:包括文题、作者单位、关键词及摘要,摘要请按“四要素”即: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书写。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书写。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以内。所有文章均需附关键词(3~5)个,关键词请使用最新版的《医学文献索引》中的医学主题词。论著类文稿的数据须经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并给出相关检验值(如t,F,χ2,P值)。正文的编号层次不宜过多,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1.1,1.1.1。图表应少而精,照片要求清晰并标注放大倍数。表格要科学、明确、简洁、自明,要求用三线表。图表均要有标题。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作者亲自阅读的、以近5年为主。采用顺序编码制,并在正文相应处右上角标注,书写格式按GB/T3179-2如下。

  期刊:前3位作者,等.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前3位作者,等.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5.稿件内容文责自负,本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不同意删改者,请务必事先声明。本刊已被国内几大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来稿是否刊用须由本刊编委会审定,若6个月内未收到处理意见,可自行处理。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

  6.本刊收稿后1个月内作出处理意见,如稿件被录用一般在6~8个月内发表。为更好地服务于作者,本刊特开辟“稿件加急”服务,尽可能满足作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发表。


期刊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往期文章
  • 213例儿童风疹的护理体会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红色斑丘疹,枕后、颈、耳后淋巴结肿大,伴低热等轻微全身症状为其特征[1].多感染儿童,呈散发和局灶性暴发流行,一般无特异性,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于2007年1~5月收治的213例风疹报告如下.......

    作者:周俊杰;胡绍新 刊期: 2007- 06

  • 儿童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和鉴别

    血尿是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依据尿液中红细胞形态有无变形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针对儿童常见的几种非肾小球性血尿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加以总结,以指导临床.......

    作者:韩梅 刊期: 2012- 06

  • 姜之炎教授运脾法治疗小儿肠胀气经验

    小儿肠胀气属于中医“痞证”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姜之炎教授治疗脾胃疾病,强调首先需认识到运脾的重要性,肠胀气乃升降失调、气机痞塞疾病,治疗当升降并举、补中寓消、消中有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相对平衡.结合运脾、和胃、理气、畅中、抑木等法治疗小儿肠胀气,临床上得到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林燕;姜之炎 刊期: 2015- 03

  • 深圳西北部地区儿童住院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调查

    目的调查深圳市西北部儿童住院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现状.方法2013-07/2015-06对深圳市西北部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光明新区人民医院3家医院收治5245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疑似住院患儿进行CMV感染调查,留取血液标本进行CMV-IgG与CMV-IgM抗体检测.结果5245例疑似巨细胞病毒感染住院患儿中共733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感染率为14.0%(733/5245).其中3......

    作者:张安全;吴庆飞;彭文娟;薛立军 刊期: 2015- 06

  • 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选择30例同期在同病区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检测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并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PCT、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

    作者:王胜辉 刊期: 2015- 01

  • B超监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B超监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住院的急性肠套叠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观察组行B超监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对比治疗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体温以及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患儿术后肠管均复位.观察组治疗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

    作者:李晓东;赵国进 刊期: 2017- 05

  •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2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2例单纯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3~5d.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热退时间(2.52±1.43)d、皮疹消退时间(3.58±1.37)d,明显少于对照组(4.57±2.33)d和(5.56±1.78)......

    作者:魏萍 刊期: 2012- 04

  • 芍药甘草汤在儿科应用举隅

    芍药甘草汤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设.导师王烈教授认为芍药甘草汤以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及夜啼症,能切中病机取得满意疗效.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芍药甘草汤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炎、止咳、平喘、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抗变态反应作用.故用其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肠痉挛性腹痛、荨麻疹,临证每每显效.导师王烈教授认为,参照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选择用药,可提高治......

    作者:赵丽莹 刊期: 2016- 05

  • 彩色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小儿急性腹痛患儿应用彩色高频超声对其腹部进行全方位扫查,观察肿大淋巴结的结构、分布情况.结果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散在、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分布于腹腔肠管周围,以右下腹部为常见.结论彩色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治疗过程中随诊复查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奇 刊期: 2012- 03

  • 常克教授诊法之咳嗽辨治新“十问”

    咳嗽乃小儿临床常见证候,由于小儿言语发育未全,饮食调护不能自理,故诊病时对所患病情难以叙述.随着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变化,导致小儿咳嗽的病因亦发生变化.论治小儿咳嗽之时,问诊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跟随老师临诊,在传统问诊基础上,提出了论治小儿咳嗽的“十问”,突破了传统问诊的范畴,更加注重询问小儿平时喂养及生活习惯问题,力求在论治之时有新的突破,为中医儿科临床医师诊治咳嗽提供问诊思路.......

    作者:王君霞;常克;郭军军;陈佳;王欠 刊期: 2011- 06

点击排行